- 发布日期:2025-02-24 07:48 点击次数:125
西服和戏服、60后和00后……当这样的反差出现时茂腔舞台上,立马诱骗了不雅众的眼神。
茂腔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东谈成见成冰和4位门徒带来的改变茂腔节目《一脉相承》,凭借婉转的唱调、改变接地气的扮演,让不雅众连连普天同庆。这是1月17日晚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演员们,在西海岸新区工东谈主文化宫为不雅众带来的年度大戏“戏班迎春”中的一幕。
这场献艺规矩后,他们又络续干涉到1月22日的下乡献艺中。直到1月24日,57岁的张成冰才巧合候坐下来和记者聊一聊茂腔剧团和茂腔传承的故事。

张成冰和门徒们
高朋满座的献艺
1月16日下昼,记者来到西海岸新区工东谈主文化宫,第一次见到剧团里的成员。为了第二天年度大戏“戏班迎春”达到最佳成果,他们提前就初始彩排。
在连着后台的一个斗室间里,茂腔的献艺谈具照旧摆放好位置。一根长杆上挂着刺绣考究的戏服,桌子上的盔头亦然多样种种,有当官的戴的官帽,有女子带的凤冠,还有的盔头上有两根长一米多的羽毛,这都是代表不同的变装。
台上的明后万丈,是背后看不见的汗与泪。

献艺前,陈晓帮着女演员绑盔头
22岁的陈晓是刚来剧团的实习生,献艺的第一个节目即是他以武生扮相亮相的《百花皆放春满园》,他早早就来到戏院彩排。换上厚底靴走上台,陈晓坐窝进入变装,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他转着长柄刀从胸前耍到背后,随着锣和饱读的节拍变换着动作。
可从台上撤下来,他却愁肠寸断。“这个地板太滑了,好几个动作都定不住,我怕到时候换上十几斤的行头会滑倒。有几个动作没卡上音乐,这样上台细目是不行的。”

陈晓初始画武生妆
说罢,陈晓径直脱下了羽绒服,走到走廊的镜子前,拿着长柄刀又耍了起来。此时戏院的温度也就不到10摄氏度,记者看到他的手都冻得发紫,数球拍的口里呼出的都是白气。“一个动作不行就再重迭,一组动作不行就再行练,艺无很是。”陈晓这样倔,其实是有一个原因的。“在学校毕业献艺前,彩排一个翻跟斗的动作过错摔伤了腰,导致上台那天许多动作都莫得作念到好意思满。这场献艺也成了我的一个缺憾,那时我就告诉我方,以后的舞台不要给我方留缺憾。”
与此同期,姜景皓和师傅张成冰的节目《古韵今生》刚刚彩排完。一下台,姜景皓就“缠着”师傅再指引一下我方的动作。

师徒节目《古韵今生》
“定住,别动。”张成冰他走到姜景皓眼前,用手指着姜景皓动作不尺度的方位,“右腿绷直,手抬起来,腕压下去。好,保持住,一会再来一遍。”
这天,他们一直彩排到晚上10点。
第二天献艺前三个小时,演员们彩排完就初始化妆、换装。打理完,人人就蹲在走廊的台阶上,或是站在窗台边,浅薄吃两口盒饭。“我一般献艺前不会吃太多,因为头上的绑带会提得很紧,吃多了容易吐。”陈晓说。
17日晚上7点半,献艺崇拜初始,近500东谈主的不雅众席险些高朋满座。茂腔婉转的唱调、接地气的扮演让不雅众听得入迷,演到上升时,时有不雅众高举双手,普天同庆。

姜景皓
张成冰和姜景皓师徒二东谈主的舞台剧《古韵今生》充满创意,叙述的是门徒贪玩,不好勤学戏曲反而千里醉说唱,当他有一次契机穿越回古代,意识到了茂腔以过头他非遗的魔力,他才光显师傅的良苦悉心。这场剧,14岁的小不雅众王昆皓都听得直起了腰板,眼里噙着泪。“这是我第一次来听茂腔,我以为扮演体式很改变,践诺也很有深意,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深通。”他说。
一个半小时的献艺规矩,还有一些不雅众坐在位置上品味,迟迟不愿离去。“咱们从江苏到青岛来两年时候,日常89岁的老母亲就可爱听戏曲,这是我第一次带她来听茂腔,我以为每个节目都很颤动。”不雅众姚宇新说。
据了解,“戏班迎春”是西海岸新区茂腔攻击文化举止品牌,亦然全区戏曲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品牌举止之一,自2014年创建以来,已成为新区戏曲靓丽的文化柬帖。

张成冰教门徒们唱茂腔
散了又重组的剧团
在献艺中,张成冰和我方的四个门徒共同演绎了一段茂腔《一脉相承》。这出戏在服装选定上也充满细节,张成冰身穿西服,而门徒们东谈主东谈主都衣服戏服。“这样穿,理由其实即是茂腔照旧由我传给了我的门徒们,他们要接过这个戮力于棒。”张成冰说。
这场献艺规矩后,他们又络续干涉到22日的下乡献艺中。直到24日,张成冰才巧合候坐下来和记者聊一聊他的故事。
张成冰是茂腔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东谈主,亦然现时剧团内部年事最大、经验最深的演员。

收徒典礼
门徒们对师傅的评价,即是一个字,“严”。
张成冰1968年生东谈主,他从15岁就考入胶南县茂腔剧团,随着学艺献艺。“那时候很苦很苦”,他言不尽意地说。
在轿车荒芜的上个世纪80年代,年青的张成冰去献艺即是坐着“老摆脱”。“阿谁年代莫得大客,下乡都带铺盖卷,带着伙房,坐的是老摆脱。装上箱以后,咱们带着铺盖卷就坐在大车上。”他说,这个年代照旧算很好了,至少有汽车。在上个世纪70年代演京剧那会儿,前辈们都是骑自行车,拖着拖板车走很远的路。
过完年,巧合候正月初二就得从家走,到日照、潍坊去献艺卖票,演到麦收季节再顾虑,小半年不可着家。“老演员无数分到当地的戏院的寝室,年青东谈主就铺开铺盖睡在后台。会堂很冷很冷,阿谁年代那处有现时的条款好。”
一个月25元的工资,张成冰要拿出14元买两双练功鞋,吃饭就得节省。“吃饭就花一毛五分钱,五分钱的馒头,一毛钱的咸菜,其实根蒂吃不饱。”那时候张成冰体重也只须120来斤。

张成冰在指挥门徒动作
那时窥察很严格,每个月都有窥察和淘汰。和张成冰一批考进来的男女共有30东谈主,临了通过窥察的只须4个,就剩他一个男的。
刚建设茂腔剧团的时候,亦然茂腔的鼎沸期间。“一天演4场,场场爆满,你猜怎么着,走廊还得加座,走廊的座也得买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撤县设市,建设胶南市艺术团。随着歌舞的盛行,茂腔雕零,茂腔演员一皆被分流,那时是茂腔剧团最低谷的时候。
但张成冰不走,他说,“根和魂在这,不念念走,怕以后唱不明晰。”挺了几年,到临了工资都发不下来,为了活命,张成冰如故和谐去了化工场。
直到1996年,歌舞也走了下坡路。为了重振这个市集,茂腔老艺术家王淑娴被派回到团里去干团长,也正因此,她把当初的4个东谈主又召集了顾虑。“是以其实茂腔能走到今天,王淑娴老诚功不可没。王淑娴也算是我的老诚,她昨年离世了。走之前我还带着我的4个门徒去访问她,王老诚说茂腔走到今天她也释怀了。”
张成冰的4个门徒中,有从小培养的,也有老师有方的。“我门徒有两个是跨行过来学戏,但戏曲要乞降声乐、跳舞都不通常,戏曲要有个头,还要有形象,要有肢体,还要有嗓子,包括眼神、神色,要求得太全面了,是以培养个戏曲演员很难。”他用手比划了比划说,“至少五年。”
是以说他对这些年青东谈主,即是一招一式从基本功初始握。教唱腔,每一个字的曲调他都标好,一个字一个字地教。这亦然为什么门徒们说他“严”。
看成别称从业40多年的老茂腔东谈主,为了传承,他深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退休我还带他们,我不可能无论了。只须门徒有猜疑,只须我活在这个世上,我都得为他们就业。”还有3年退休的张成冰说。

节目彩排
那些跨行而来的“00后”门徒们
张成冰的门徒里,耿涵和相心程都是1998年生东谈主,姜景皓年事最小,2000年生东谈主。
耿涵从15岁就被选到潍坊学院去学戏曲,回忆起早些年,她幽默地说,“哎呀妈呀,吃得苦可老多了。”
竟然讲起学茂腔的那些日子,爱笑的她时势也严肃了起来。打小起,耿涵是随着爷爷奶奶长大,那时候剧团老是去他们村里唱茂腔,奶奶带着她场场不落。尽管爱听,莫得过任何跳舞基础的她学起来也很回绝易。“15岁骨头都定型了,学起来也不勤学。练劈腿,横叉、竖叉,腿上都是青。哭都是家常便饭,一天疼得掉眼泪都得掉20来次。一年掌握,竖叉横叉下腰基本上能完成了。”
最严重的一次伤,是耿涵在倒立地掉下来把锁骨摔骨折了。“咱们练功管靠墙倒立叫上顶,有节课说要大练,我心里也打怵,本来我上顶不是很好。那时脚没靠住墙,一下子掉下来就径直锁骨骨折上病院了。”
提及入这行的原因,亦然受到奶奶的影响。“我奶奶是2012年死亡的,对我来说打击很大,收获也一落千丈,那时偶合父母看到了有个融合培养的契机就给我报名了,没念念到选上了。我是2013年学的戏,现时念念念念亦然和这行有因缘。”
毕业后耿涵就进入剧团跑配角,巧合候忙一年就为演好一出戏。“我排《小姑贤》那阵,一整部戏下来用了一年时候,光听就得听了比比皆是遍。那时刚到剧团来战斗第一部戏挺晦气的,因为每一个字它都有我方的调。”
让她心里耿耿于心的一件事是有一年在出演《赵氏孤儿》时,家里的一通电话犹如好天轰隆。“那时距离开场还有几分钟,家里瞬息给我来了个电话,说爷爷病危了。我那时眼泪就下来了,嗅觉我方演不明晰,可是戏大于天,你不可闪了这个戏。在台上我的嘴都是硬生生咧开的,演完就往回蹿,路上哭得不成样了,但如故没能看见爷爷临了一面。”现时爸妈常来看耿涵献艺,感叹最多的即是,要是爷爷奶奶能看见,他们得多欢腾。
从十八九岁收团,到如今也照旧七八年了,耿涵也能我方担起一些须生的变装了。
比较于耿涵,相心程和姜景皓都是团里新东谈主,才入团不到一年。
相心程大学是学好意思声的,跨行到戏曲,基本要一皆毁灭之前所学的常识和工夫,“因为发声位置就不通常”。“那时作念出跨行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在床上躺着怔住了好久,因为我从高一初始学好意思声,那时候照旧8年了。”
其实,新的范围也意味着新的机遇。
她随着师傅张成冰一个字一个字的练,百十来字的唱段加上动作学了三四个月的时候。“我第一个学的唱段即是戏班迎春内部唱的《日薄西山》,跟我大学的好意思声就十足是两回事儿,学好意思声不错摁着钢琴弹出调,戏曲就莫得,只可随着师傅一个字一个字的唱。”
相心程打心眼里可爱这个行当,每当换上小生的行头,“我就以为我方贼帅”。
姜景皓大学学的是音乐扮演,在4个门徒中,师傅对他要求最严格。
张成冰也曾跟他说,“要念念学好得笨鸟先飞”。他记着了这句话,每天都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练功房练功。
“戏班迎春”是他参与的最大型的一场戏,亦然他第一次看成主演上台,对他来说,最难的即是《古韵今生》里一套戏曲的动作。“要是念念把动作作念得面子,那不是一日之功,我就一嫡派念动作作念得不面子。是以献艺之前我让师傅再给我指引指引,可能日常人人放工了,我我方会在排演厅里稍稍再练一练,起码要把阿谁动作作念得圆滑、面子一些。”
第一次上台时,姜景皓急切平直都不知谈往哪放,现时照旧自如多了。“要是说能通过我本人的用功让更多年青东谈主去知谈了解茂腔,把这个东西迟缓进展壮大,我细目是有一种文化传承的娇傲感。”他说。
像这样的师徒在剧团里还有团长王旭和他的门徒徐磊。徐磊亦然“00后”,他现时照旧从师傅手中接过来乐队主弦京胡的担子。他和耿涵通常,是选出来回潍坊学院委培的一批东谈主。“我原来是吹葫芦丝的,听他们说京胡是一霸手,是以我心里就有点念念挑战这门乐器。”
徐磊的左手大拇指上,有一块硬币大小的老茧,是拉京胡留住的。“练基本功一初始要拉空弦,一直拉两个音符,不仅败兴还很艰辛。再即是接戏的经由也不浅薄,我也得把戏背熟了,才知谈哪个方位起什么唱腔,演员什么心境脑子也得记着了,才调拉出来心境。”
现时全剧团一共有60东谈主,35岁以下的演员占了泰半,光“00后”就有十几东谈主。几百年来,茂腔从死灰复燃,到无东谈主问津,再到再行欢乐起来,是一辈辈茂腔“老东谈主”永不言弃,更离不开一代代茂腔“新东谈主”挑起大梁。
昨年,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开展“戏曲进校园”举止,走进西海岸新区多家学校。“传承传统文化是动态传承。优秀传统就要保留,也要相宜众人审好意思,融入当代元素,让孩子接管起来比较容易。从2025年头始,咱们要把咱的古诗融入到茂腔当中去,用茂腔来唱古诗,还念念用戏曲看成韵律操的音乐,作念更多尝试。”剧团团长、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主任王旭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实习生 史雅如)